“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近日,惠州市政府正式出台《惠州市粮食安全保障“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其中明确,将依托惠州港区优势引入中储粮等大型粮食企业,建设大规模粮食仓储物流中转基地,形成辐射带动效应,打造珠三角区域粮食仓储、物流、加工一体化“航母”。同时,将依托惠州市粮食产业基础和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培育围绕铁路干线的稻谷产业(惠城区)、博罗县饲料产业和围绕惠州港区的粮食产业三大产业集群。
拟建国有粮油加工厂日加工能力达400吨
2014年、2015年,惠州市粮食产需缺口总量均超过200万吨。据保守估计,到2018年惠州市粮食总需求将达280万吨,2020年将达300万吨,粮食供需缺口分别达到220万吨和240万吨。为此,深化粮食产销合作非常关键。
市粮食局负责人表示,支持有条件的粮食企业到粮食主产区建立粮食收购中转基地(库),鼓励本地各类粮食企业、个体户及粮食中介组织到江西、湖北、安徽、河南、东北等粮食主产区直接收购粮食,或通过“订单粮食”掌握粮源,建立稳定的粮源基地。
规划要求进一步加强地方粮食储备,保证10天以上的消费量。粮食储备品种结构以满足居民口粮消费需求为主,兼顾饲料用粮需求,适当增储优质稻谷、小麦、玉米、成品粮等品种,稻谷、小麦、成品粮等口粮品种储备比例原则上不低于70%。
该负责人介绍,惠州将提升粮油加工能力,着力扶持发展一批对区域经济影响大、带动农民增收作用强的粮油加工企业和粮食购销企业,规划建设一个日加工能力400吨的国有粮油加工厂。到“十三五”末,惠州市主要粮食收储库点全部建成烘干系统,全市粮库烘干能力达到3000吨/天以上。
按人口比例和粮食需求规划建设40家加工企业
市粮食局负责人表示,在培育粮食现代物流体系方面,惠州将构建公路、铁路、海路相互配套、紧密衔接的粮食物流大格局,扶持五大粮食现代物流中心建设,推动“四散化”粮食现代物流,将惠州建成辐射珠三角地区乃至东南沿海地区的粮食物流节点城市。
根据规划,五大粮食现代物流中心包括华南粮食流通产业基地项目、惠州市粮油储备直属库项目、惠州市粮油仓储批发物流市场、惠州港粮油产业园区、好收成现代农业物流中心。
该负责人介绍,惠州将充分发挥惠州港、京九铁路、广梅汕铁路、厦深铁路以及公路网络交会融合优势,规划建设一条铁路散粮专用线以及接卸通道,进一步提升交通运输服务能力。建设稻谷、玉米、小麦流入通道和大豆、油脂流入通道,形成向区域内外各粮食需求地辐射的格局。
此外,惠州将增强粮油应急加工及运输能力,按照各县区常住人口比例和粮食需求量,规划粮食应急加工企业40家,其中,惠城区10家、惠阳区5家、惠东县8家、博罗县9家、龙门县3家、大亚湾开发区2家、仲恺高新区3家。从中择优选取大米加工骨干企业10家,日加工稻谷能力200吨以上;引入面粉加工骨干企业1家,日加工小麦能力500吨以上,增加必要的应急运输等保障设施,提高粮食应急运输快速反应能力。
完善粮油质量溯源建立失信“黑名单”
按照规划,在推进粮油电子商务建设上,将抓住“互联网+现代粮食”的新机遇,鼓励粮油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引导粮油企业通过建设线上采购与销售网络平台或借助现有的专业电子商务平台,积极拓展网络销售市场。利用互联网发展订单粮食,实现网上农超对接。
市粮食局负责人说,将推动粮食网上大宗交易。汇聚整合粮食交易、物流等信息资源,推动大宗粮食交易从传统交易模式向线上交易模式转变,打造地方储备粮拍卖交易平台和粮油现货网络交易平台,发展大宗粮油竞价拍卖、招投标等B2B交易,推进粮油大宗采购电子化。
该负责人称,将利用“互联网+溯源技术”建立基于溯源机制的粮油电子商务平台和质量溯源移动APP,实现溯源粮油产品线上交易,推动大宗采购电子化,并完善粮油质量溯源体系,建立溯源粮油企业诚信体系,纳入政府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平台管理,建失信企业“黑名单”。
同时,惠州将在市区及县(区)分别选择不同类型的规模以上粮食加工企业、贸易批发企业30个,粮油成品零售企业100个,作为粮情信息监测点,并建立粮情分析预警系统。
粮食安全保障“十三五”主要目标
1.粮食储备能力:粮食有效仓容由现有62万吨提至85万吨,2020年底全市地方粮食储备数量比2014年末翻两番。
2.粮食流通水平:到2020年培育5家年加工能力超50万吨、年销售收入超5亿元的粮油加工龙头企业;粮油加工业实现总销售收入达80亿元;建设1个以上粮油储备加工物流中心;实现“四散化”比例由40%提高到70%。
3.粮食保供体系:到2020年建成2个市级粮油应急供应配送中心、120个粮油应急供应网点,城乡应急供应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城市和价格易波动地区的成品粮油储备达到10—15天市场供应量。